四大证券报纸及人民日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12月20日)
導語: 20日四大證券報紙內容精華摘要有:百億資金“抄底” 寬基指數ETF吸金效應明顯;基本面趨好疊加需求回升 機構佈局建材龍頭股;新能源汽車超預期滲透 市場主線向智能化遷移

  中國證券報

  百億資金“抄底”寬基指數ETF吸金效應明顯

  上周,上證指數震蕩回調,A股ETF近九成下跌,資金卻趁機大舉買入,A股ETF資金凈流入約112.16億元。其中,滬深300、上證50等主要寬基指數ETF吸金效應明顯,醫療、半導體等行業主題ETF也被“越跌越買”。

  港股四大賽道值得關註

  從2021年2月下旬開始,港股出現大幅調整。經歷9個多月波動,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意識到,當前正是獲取便宜籌碼好時機。萬傢港股通精選擬任基金經理劉宏達表示,估值處於明顯低位的港股正處於“黎明前的黑暗”,經大幅調整後,港股體現出更好的配置價值,港股消費、科技、醫藥和高端制造四大賽道值得關註。

  四方面著手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

  圍繞“如何更好發揮資本市場作用,助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這一主題,中證金融研究院院長張望軍日前表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對金融提出瞭新期待,應重點從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快促進創新資本形成,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推動形成更加有利於財富管理功能發揮的市場環境四方面著手。

  貨幣調控料穩健基調下偏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預計2022年我國貨幣政策不會出現跟隨式收緊,也難有大幅寬松。貨幣調控將在穩健基調下偏松調節,並更多地運用結構性工具,為支持實體經濟提供精準導向。在政策偏松背景下,社會融資與貨幣供給增速有望邊際改善。

  上海證券報

  基本面趨好疊加需求回升機構佈局建材龍頭股

  過去幾個月被地產拖累的建材板塊,隨著基本面趨於好轉,重新進入瞭機構的佈局視野。在機構投資者看來,每次行業發展的艱難時刻,都會引發行業內部洗牌,龍頭公司會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從機構調研情況看,多傢公司吸引機構前去調研,其中偉星新材(002372)過去一個多月就接待瞭12批投資者。

  創新產品層出不窮公募FOF步入全球投資時代

  臨近年末,火瞭一整年的公募FOF仍熱度不減。進入12月,隨著創新產品的不斷增加,公募FOF的投資范圍擴展到全球市場,交易機制方面也打通瞭場內和場外,逐漸發展成為全品類的基金類型。而在穩健業績的支撐下,公募FOF的規模在持續增長。截至12月14日,全市場公募FOF的規模已超過2200億元,其中公募養老FOF規模突破1000億元。

  發行市場升溫 公募積極佈局跨年行情

  2021年即將收官,基金發行市場依然熱情高漲。目前,共有291隻基金正在發行,而在12月的下半個月和即將到來的明年1月,還有上百隻基金準備發行。除瞭密集成立新基金,不少公募基金還於近日提升瞭股票倉位,以備戰跨年行情。在多位基金經理看來,隨著投資者信心明顯回升,“春季躁動行情”或提前到來,其中穩增長受益行業值得關註。

  明年新能源市場“政策風”往哪兒吹

  氫能源頂層設計即將出臺、大型風光基地持續推進、一批儲能項目加快建設……“雙碳”目標下,明年新能源市場的發展步伐還會加快。近期,相關政策信號不斷傳出。據國傢能源局相關人士透露,《“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已正式印發,近期將向社會公開。未來國傢將從4個方面推動新能源發展,即以區域佈局優化發展、以重大基地支撐發展、以示范工程引領發展、以行動計劃落實發展。

  證券時報

  前11月央企效益增長創歷史最好水平

  2021年是中央企業效益增長的豐收年。數據顯示,前11個月,央企實現利潤總額2.3萬億元、凈利潤1.75萬億元,石油石化、鋼鐵、煤炭等企業盈利水平和增利貢獻顯著提升。央企營業收入利潤率為7.1%,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研發投入強度為2.3%,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累計上繳稅費2.2萬億元,同比增長19.1%。截至11月底,央企資產負債率為65.1%,基本保持穩定。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在會上表示,中央企業以創紀錄的效益增長,有力支撐瞭我國經濟總量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進一步提升。

  五糧液董事長:優質白酒仍是行業中最好賽道

  五糧液(000858)認為,優質白酒仍是行業中最好的賽道,可以用三個“強”來判斷:一是白酒行業成長邏輯支撐強,消費升級仍是長期趨勢,城鎮化率還在進一步提升,都將有力支撐白酒行業的結構性增長;二是白酒消費需求剛性強,特別是高端白酒獨特的社交屬性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三是白酒“三個集中”趨勢強,向優勢品種、優勢產能、優勢產區集中成為新常態,龍頭企業和優勢名酒將持續分享行業結構性增長紅利。

  從白馬成長轉向專精特新 A股生態將迎來巨變

  王培是中歐基金權益投決會副主席、投資總監,中歐行業成長等多隻基金的基金經理。

  王培認為,自己從2016年以來一直秉持著價值發現或者價值回歸的邏輯在做投資,但經過幾年的白馬藍籌行情後,目前,白酒、醫藥等行業的估值已經基本合理,未來創造超額收益的難度較高,需要把思路打開,尋找一些適應未來3到5年的投資機會。

  新能源汽車超預期 滲透市場主線向智能化遷移

  2021年是新能源汽車真正走入公眾視野的一年。“起量”是貫穿整個板塊的核心邏輯,肉眼可見,路上的綠牌車增多,伴隨的是新能源車企市值對傳統車企的全面趕超;“寧王”揮舞大旗,鋰電材料價格和公司股價齊飛。從質的角度看,車企補齊產品、電池創新技術、全行業共同鋪設基礎設施將是接下來的功課。

  展望明年,市場將目光投向智能化進程。盡管去年此刻就有聲音呼喚智能化下半場的開啟,但如今大幕才剛剛拉開。智能化不僅將成為整車廠的關鍵競爭點,使軟件收入的商業模式真正落地,也將為零部件環節帶來增量收入,成為資本下一輪的掘金地。

  證券日報

  國資委明確2022年重點工作“喊話”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提質

  作為總結今年國資央企工作、部署2022年工作任務的重磅會議,12月18日,國資委在京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對於頗受業內關註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完成情況,本次會議指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目標70%的預定任務順利完成;明年要確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在黨的二十大之前基本完成,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

  “假外資”規模不大 嚴監管有利於市場穩定

  12月17日晚,證監會就修改《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若幹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公開征求意見,明確“滬深股通投資者不包括內地投資者”,旨在規范內地投資者返程交易行為,對所謂“假外資”從嚴監管。

  32位險資高管預計明年GDP增速5%至5.9% 最關註房地產領域信用風險

  日前,記者從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下稱“保險資管協會”)獲悉,協會近期聯合中國人壽(601628)開展的調研問卷顯示,被調研的33名保險資管公司及保險公司高管中,有55%的高管預計明年GDP同比增速在5.0%-5.4%之間,有42%的高管預計增速在5.5%-5.9%之間,僅1名高管預計增速在4.5%-4.9%。

  中小企業A股上市公司數量達1454傢 IPO募資8779.5億元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實力不斷增強,隨著資本市場支持力度加大,上市公司群體中中小企業數量持續增加。iF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9日,A股中小企業數量達1454傢,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31.2%。其中,今年以來,共有283傢中小企業上市,同比增加34.1%。

  人民日報

  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逾375萬億元

  本報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吳秋餘)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據初步統計,到2021年三季度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為375.68萬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銀行業機構總資產為339.36萬億元,同比增長7.7%;證券業機構總資產為11.99萬億元,同比增長23.7%;保險業機構總資產為24.32萬億元,同比增長8.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