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纸及人民日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2月16日)
導語: 16日四大證券報紙內容精華摘要有:資管新規落地滿月 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開新局;並購市場逐步回暖 從嚴審核仍是主基調;MLF增量續作穩定市場預期 傳遞明確寬信用信號

  中國證券報

  部分房企積極回購股票及債券

  從上市房企披露的回購進展看,不少房企回購金額已經超過下限。大名城(600094)2月9日晚間披露瞭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的進展情況。截至2022年1月31日,公司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A股股份總計3588.7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的1.45%。回購股份最高價格為3.72元/股,最低價格為3.54元/股,已支付資金總額1.3億元(不含交易費用)。上述股份回購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及公司股份回購方案的要求。

  根據大名城此前披露的回購預案,本次回購擬使用資金總額不低於1億元且不超過2億元。具體回購股份金額以回購期滿時實際回購股份的金額為準。

  規模變化泄露“天機”:基金申贖較正常

  從近期多傢基金公司發佈的旗下部分基金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的公告中可以看出,不同基金規模增減不一。

  “網紅”基金經理蔡嵩松管理的諾安成長混合參與晶瑞電材(300655)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情況顯示,該基金獲配晶瑞電材182.48萬股,賬面價值5410.56萬元,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為0.23%。據此推算,截至1月28日的諾安成長混合規模為235.24億元,與2021年四季報披露的274.08億元規模相比略有減少。

  可轉債市場“殺估值” 機構稱風雨後可覓新機

  作為2021年大類資產中的“佼佼者”,可轉債市場進入2022年後一直在6年來的高位附近震蕩,展現出十足韌性。然而,最近兩個交易日,可轉債市場出現近年少見的調整。

  一方面,轉債指數連續大幅跑輸股票指數。14日,中證轉債指數下跌3.02%,創出過去兩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當日全A指數跌0.73%。15日,中證轉債指數跌1.52%,為2021年10月以來的第二大單日跌幅。當日全A指數漲1.08%。另一方面,大量個券下跌。14日,存續的385隻可轉債中,僅10隻上漲,375隻下跌。15日,存續的386隻可轉債中,41隻上漲,345隻下跌。

  此前,可轉債市場表現良好,中證轉債指數連漲3年,特別是在2021年全年上漲18.48%,是全A指數年度漲幅的兩倍多。

  周期成長“蹺蹺板”效應再現!私募穩增長投資主線樂觀預期不減

  受醫藥、新能源板塊止跌回升等因素推動,A股市場在經過前兩個交易日的震蕩後,2月15日迎來縮量反彈。以賽道股為代表的成長股板塊,與石油、煤炭為代表的周期股板塊,再次站上瞭“一上一下”的蹺蹺板。

  多傢一線私募機構對於虎年開市以來階段性超額收益突出的周期、基建等穩增長主線預期積極。與此同時,在近期股指與個股起伏難定的市況下,多傢私募機構在組合配置上,也更傾向於均衡。

  上海證券報

  高估值支撐乏力 可轉債集體去溢價

  連續兩天突如其來的調整,讓可轉債市場突然轉冷:繼前日357隻個券下跌之後,昨日又有350隻個券下跌。目前市場上存量可轉債總數為386隻。

  業內人士表示,估值過高是此次可轉債下跌的核心邏輯,市場開始擔憂相關產品的贖回壓力。

  14日,臨近贖回日的東財轉3重挫13%,極大影響瞭市場情緒。隨後,可轉債市場開始出現拋售現象。

  興業證券發佈報告稱,此次下跌不同尋常,屬於無差別下跌,無論價格和資質,幾乎所有可轉債均走弱。386隻存量可轉債中,周一有357隻可轉債溢價率出現壓縮,平均壓縮幅度達4.0%。

  這個萬億規模產業有瞭新規劃,瞄準12個重點領域

  國傢林草局日前印發《林草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下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林草產業總產值達9萬億元,基本形成比較完備的現代林草產業體系,林草產品國際貿易強國地位初步確立,年進出口貿易額達1950億美元,有效保障國傢生態安全、木材安全、糧油安全和能源安全。規劃》明確瞭“十四五”期間林草產業發展的12個重點領域,分別是經濟林、木材加工、生態旅遊、國傢儲備林工程、種苗花卉、竹產業、林下經濟、森林康養、林草中藥材、林業生物質能源、草產業、沙產業等。

  國常會發紅包!小微企業再獲減緩稅、增貸,特殊困難行業可緩繳社保、減免房租

  會議指出,工業和服務業在經濟發展和穩定就業中起著骨幹支撐作用。當前工業經濟穩定恢復態勢仍不牢固,服務業因受疫情等影響存在一些特殊困難行業,近期要抓緊出臺措施,加大幫扶力度。

  前私募固收老將“曲線”回歸公募!1.1億元拍下這傢基金公司34.21%的股權……

  2月15日,阿裡拍賣信息顯示,先鋒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先鋒基金”)34.21%股權拍賣成功,姓名為朵元的用戶最終以1.101115945億元將先鋒基金34.21%股權納入囊中。

  記者查詢公開報道發現,該用戶姓名與固收老將朵元的名字重疊。對此,藍石資管相關人士回應,朵元曾任職藍石,主管投資交易業務,管理的產品取得瞭不錯的業績。本次競拍為其個人行為,後續其會以個人身份從事公募基金相關工作。

  根據阿裡拍賣相關信息,此次股權拍賣的起始時間為2月14日上午10時,系統顯示共2人繳納保證金報名參加,經過133次競買,直到12時57分該筆拍賣最終落錘,姓名為朵元的用戶最終以1.101115945億元將先鋒基金34.21%股權納入囊中。

  證券時報

  MLF增量續作穩定市場預期 傳遞明確寬信用信號

  2月15日,人民銀行開展3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2月18日MLF到期的續做)和10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本月MLF到期量為2000億元,央行此次MLF操作為增量續作。與此同時,MLF操作利率與7天期逆回購利率均與上期持平。

  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疫情、經濟與政策前景復雜化,近期海外市場波動亦加劇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穩增長已成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適時適度增加中期資金供給,有助於穩定市場對經濟前景預期,有助於穩定市場情緒。在當前流動性較為充裕的情況下,央行仍選擇增量續作MLF,向市場傳遞出瞭明確的寬信用信號。

  並購市場逐步回暖 從嚴審核仍是主基調

  A股並購市場逐步回暖,今年以來新增瞭301起公司並購事件,其中,國企改革推動下的並購重組已成為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的主要類型。同時,隨著政策的引導和市場環境的變化,上市公司的並購不再像過往一樣盲目,多是圍繞上市公司自身產業邏輯展開,跨界並購和借殼逐漸萎靡。

  接受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表示,隨著政策的引導,預計未來以國企改革為重點、高端制造業為代表的“專精特新”領域的並購重組將會保持活躍,相關企業有望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不斷成長,高質量的並購重組將會得到政策支持,而標的資產定價、標的資產持續經營能力存疑等問題項目則會在審核環節被擋在資本市場大門之外。

  重磅!國務院釋放減稅“大禮包”,將推進制造業強鏈補鏈、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

  本次會議釋放出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如加大餐飲、零售、旅遊、交通客運等特殊困難行業稅費減免,延續並將地方“六稅兩費”減免政策范圍擴至全部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

  同時,針對近期煤炭、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會議強調繼續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緩解下遊企業成本上升壓力,保持物價基本穩定。

  會議還強調,要精準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面對國內外復雜嚴峻形勢高度重視解決經濟運行中的掣肘問題,穩定市場預期。保障糧食和能源安全,確保全年糧食豐收,增加煤炭供應,支持煤電企業多出力出滿力,保障正常生產和民生用電。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做好進一步助企紓困政策準備,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增強企業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

  啥情況!“殺跌”也輪動?可轉債市場接連大跌,機構:高溢價債券仍需註意

  2月14日,高溢價債券迎來一波慘烈的集體殺跌,中證轉債指數大跌3%。2月15日早盤,高溢價債券延續跌勢,不少可轉債在正股上漲的背景下,仍出現較大跌幅,但隨後跌幅有所收窄,截至當日收盤,中證轉債指數跌1.52%。

  分析認為,可轉債殺估值與賽道股類似,都偏向高估值標的。由於春節前後權益市場偏弱,整體風險偏好壓降,賽道和“穩增長”方向切換並不順暢,轉債去適度消化估值的風險也是應有之意。此外,轉債市場春節前後表現相對較好,此時轉債極速下跌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補跌邏輯。

  證券日報

  海南數字人民幣加速普及 開立個人錢包超1000萬個

  目前,海南數字人民幣使用規模逐步擴大,全省累計開立個人錢包超1000萬個,已有近35萬個場景正式開展試點。數字人民幣正加速在海南落地,試點成效顯著。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全島全域試點數字人民幣的地區,海南擁有自由貿易港、文化旅遊景點等特色,探索數字人民幣具有一定優勢。目前,海南已明確打造自貿港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目標,積極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應用場景,凸顯數字人民幣推廣的海南特色。

  旅遊板塊大漲後又回調 行業最低谷已過復蘇仍存變數

  在接連幾天大漲之後,2月15日,旅遊酒店板塊整體遭遇大跌,前幾天曾領漲板塊的曲江文旅(600706)、凱撒旅業(000796)等也最終跌停。

  此前市場曾對旅遊酒店板塊行情抱有期待,然而板塊大漲後出現回調,難道旅遊業復蘇仍存變數?

  “旅遊等行業的業績拐點確實有望在2022年出現。所以先知先覺的資金,開始流入航空旅遊等前期受到疫情壓制的行業,尤其是一些長期資金持續流入。”上海戊戌資產合夥人、西安交通大學金融學博士丁炳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資管新規落地滿月 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開新局

  今年以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存在理財產品募集期未滿提前結束募集,而有的產品太過火爆已售罄,這類產品大部分是“固收+”理財產品。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傢明明對記者表示,資管新規之下,銀行理財全面凈值化轉型有序推進。以往的“資金池”和“體外資金池”模式遭到嚴禁,攤餘成本法應用嚴重受限,各類“偽凈值”產品相繼出清。理財客戶無法享受之前盛行的剛性兌付,在同樣要承受凈值波動的情況下,勢必會追求收益相對更高的產品。而“固收+”產品通過固收類資產和權益類資產的有效配置,實現瞭相對低波動的同時具有較高的收益,受到此前剛兌客戶的追捧。因此,“固收+”產品成為承接此前剛兌資金的重要產品之一,也將成為銀行理財規模的主要增量。

  1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1.6% 今年吸引外資規模或將繼續擴大

  2月15日,據商務部網站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1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2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6%(折合158.4億美元,同比增長17.6%;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下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記者表示,我國吸收外資迎來“開門紅”,實際使用外資增速保持兩位數增長,繼續呈現穩中有進的特點。

  從行業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2%。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6.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32%,高技術服務業增長24.6%;從來源地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傢和東盟實際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8.4%和29.1%(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從區域分佈看,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8.7%、46.2%和42.2%。

  人民日報

  組建縣域醫共體,發展互聯網醫療,異地醫保直接結算 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穩健前行開新局)

  進入“十四五”時期,我國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讓廣大人民群眾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

  ――組建縣域醫共體超4000個,縣裡可以治大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