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纸及人民日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02月24日)

  中國證券報

  寧德時代 加速推進換電業務

  寧德時代(300750)換電項目快速推進,與三一重工(600031)、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團合作,發力商用車換電產業,並加快換電網絡佈局。

  造車“老勢力”大秀肌肉 新能源車江湖料生變

  近期,車企紛紛公佈瞭2021年銷量數據。記者梳理發現,全球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排名靠前的車企中,超80%為傳統車企,包含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集團(600104)、長城汽車(601633)、廣汽集團等。造車新勢力分化較大,特斯拉以93萬輛獨占鰲頭,小鵬汽車、蔚來等年銷量不足10萬輛。

  央行大手筆逆回購 3月資金面將維持平穩

  2月22日和23日,人民銀行連續開展千億元級別逆回購操作,兩日實現凈投放2800億元。業內人士認為,此舉顯示出有關部門對月末流動性的呵護。

  成交額重上萬億元 A股有望持續反彈

  2月23日,在隔夜歐美股市全線下跌的背景下,A股市場走出獨立行情,三大指數強勢上漲,滬深兩市成交額時隔一個月後再度突破1萬億元。

  上海證券報

  外圍“風高浪急” A股韌性凸顯

  在烏克蘭局勢動蕩之際,A股市場韌性凸顯。周三,A股高開高走,放量揚升。隨著半導體等賽道股強勢反彈,“雙創”指數大漲。更值得關註的是,在時隔1個月後,滬深兩市日成交額再次突破萬億元。

  國傢發展改革委頻出手 確保煤炭等重要物資“穩”字當頭

  春耕化肥、煤炭保供穩價,鐵礦石監管調研……近期國傢發展改革委頻頻出手,加強化肥煤炭等重要物資的保供穩價工作。

  原董事長連遭“罷免” 恒泰艾普紛爭難息

  剛因部分董事“圍攻”而辭任董事長一職,控股股東又發難要求罷免其董事職位――恒泰艾普(300157)原董事長、現總經理孫玉芹最近過得不太如意。

  國新辦發佈會解讀中央一號文件 鄉村建設行動方案即將出臺

  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舉行發佈會。記者在會上獲悉,今年農業農村部將打好政策組合拳,抓好種業振興行動落實落地,鄉村建設行動方案即將出臺。

  證券時報

  溫氏股份去年虧損133億 養殖成本逐月下降

  2月23日晚間,溫氏股份(300498)披露2021年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為649.63億元,同比下降13.31%,歸母凈利潤為-133.37億元,上年同期盈利74.26億元。

  多隻基金太小遭清盤 基金經理直面“無基可管”境遇

  在公募行業“內卷”背景下,不少基金經理正面臨“失業”風險。記者註意到,由於中小基金公司頻頻出現基金清盤現象,許多基金經理將面臨“無基可管”的尷尬。

  利率穩中有降 樓市“小陽春”正在醞釀

  進入2022年,各地樓市政策變化不斷,其中房貸利率的調整引起購房者的高度關註。近期,多地房貸政策出現松動跡象,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作為樓市的“風向標”,其情況到底如何?記者對此進行瞭實探。

  一邊限購一邊滯銷 基金銷售冰火兩重天

  一邊是績優基金密集限購,一邊是新發基金普遍滯銷,今年的基金銷售市場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

  證券日報

  年內外資調研公司數增超八成 四大高景氣賽道引力何在

  數據顯示,自今年初至2月23日,共有325傢上市公司接待瞭外資機構的調研,較於去年同期走訪調研的178傢公司出現較大增幅,同比增長82.58%。從外資調研公司所屬行業來看,主要集中在高景氣賽道,即醫藥生物、電子、機械設備、計算機等四大行業。對此,不少海外投資者表示,中國強勁的經濟基本面,有效精準的疫情防控能力和不斷擴大的政策扶持力度將為中國資本市場提供動能,A股的投資價值凸顯。

  三個交易日累計上漲72% 海辰藥業新冠藥概念還能走多遠

  2月23日,新晉抗新冠治療藥物的海辰藥業(300584)股價再度收獲“20CM”漲停。同花順(300033)數據顯示,2月21日至2月23日,三個交易日以來,海辰藥業累計漲幅超72%。

  國資委:今年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生命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2月22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專題會議,貫徹落實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部署要求,總結2021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展,研究部署今年重點任務。

  國民銀行一“元老”股東有點慘 持股14年全被司法凍結

  2月22日,在新三板掛牌的象山國民村鎮銀行(證券簡稱“國民銀行”)對外發佈公告稱,作為其發起人股東之一的寧波天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天安”)所持有的該行480萬股股份已全部被司法凍結,占該行總股本的5.65%。

  人民日報

  7部門聯合印發行動方案 三大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將展開

  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傢發展改革委等7部門聯合印發《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對“十四五”時期渤海、長江口—杭州灣和珠江口鄰近海域等三大重點海域綜合治理作出部署安排。方案提出,到2025年,三大重點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較2020年提升2個百分點左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穩步推進,主要河流入海斷面水質基本消除劣Ⅴ類,濱海濕地和岸線得到有效保護,海洋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響應能力明顯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全國示范價值的美麗海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