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築牢註冊制改革之基
當前,A股市場投資者數量已突破2億。在全市場註冊制漸行漸近的背景下,加強投資者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接受記者采訪的代表委員認為,投資者保護是註冊制改革的基石。市場各方需共同努力、多措並舉,加大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力度,不斷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推動註冊制改革行穩致遠。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尚福林:五方面著手穩步推進註冊制改革
圍繞註冊制改革、穩增長、綠色金融發展等經濟熱點話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尚福林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建議,從強化信息披露、培育合格機構投資者等五方面著手,穩步推進註冊制改革。他認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支撐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有利因素和條件仍然不少,依然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擁有足夠的政策空間和充足的政策工具儲備。
踴躍回購增持上市公司釋放積極信號
據不完全統計,3月9日收盤後,山西汾酒(600809)、片仔癀(600436)、通威股份(600438)等10餘傢上市公司密集發佈歷史首份月度經營數據公告,另有夢百合(603313)、恒力石化(600346)等20傢公司發佈回購、增持相關公告。分析人士指出,發佈公司經營情況,有助於增強投資者信心,穩定公司股價;上市公司回購,股東和高管增持,將對公司股價維護起到積極作用。
2月CPI同比漲0.9% 物價將保持平穩
國傢統計局3月9日發佈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9%,與1月持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8.8%,漲幅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回落。國傢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2月份,受春節因素和國際能源價格波動等共同影響,CPI環比漲幅略有擴大,同比漲幅總體平穩。受原油、有色金屬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PPI環比由降轉漲,同比漲幅回落。
上海證券報
中國經濟基本面韌性十足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具備堅實基礎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傢荀玉根:總體來看,近期亞太股市、歐洲股市都有比較深的跌幅,A股下跌主要是受外因拖累。今年以來外部因素一直偏負面,但內因是偏正面的,特別是今年定出5.5%的GDP增長目標,對市場來說是有力支撐。
打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戰 政府工作報告指明行進方向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收官之年。截至2021年末,國企改革三年行動70%的目標任務已順利完成,部分任務基本提前完成。步入收官之年,哪些領域將成為改革重點?哪些工作將成為主要抓手?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指明瞭方向。“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強國有資產監管,促進國企聚焦主責主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支撐和帶動能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日賺億元!首份上市銀行年報出爐
3月9日晚間,平安銀行發佈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該行多個指標表現亮眼,不僅營收、凈利同比分別增長10.3%、25.6%,同時,資產質量持續向好,風險抵禦能力進一步增強,不良率為1.02%,較上年末下降0.16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增至288.42%,較年初提升87.02個百分點。作為成功轉型零售的股份行,2021年,平安銀行零售業務依然動力十足,雖然占比略有下降,但仍然貢獻近六成凈利潤,與對公業務之間形成六、四開的“動態均衡”格局。年報中,在市場擔心的涉房貸款方面,平安銀行還首次主動曬出房地產業務情況及風險。
將重要資源保供穩價進行到底
過去一年,我國重要資源保供穩價工作取得積極成效。2022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形勢更加嚴峻復雜,對國內保供穩價工作形成新挑戰。如何應對供給沖擊?這也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和業界人士熱議的焦點問題。“推進石油儲備重大工程建設”“加快華北、西北等地下儲氣新建和擴容達容建設”“有序核增一批煤炭先進產能”“大力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用好儲能價格政策發展儲能”……我國應對供給沖擊的政策安排有力,政策工具箱豐富。
證券時報
加快碳市場制度體系建設 出臺更多綠色財稅金融政策
今年全國兩會上,如何推進雙碳目標順利實施,仍是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應繼續盡快出臺頂層文件來做好碳配額分配工作,為碳市場體系建設提供法律支撐;可再生能源行業等應出臺更多財稅金融支持政策,激發市場活力;在繼續做好重點行業碳減排工作的同時,也要註重新能源汽車等新興領域的節能減碳工作。
險資開啟北交所投資 對新市場有新期待
北交所設立5個多月後,終於等來保險資金“入座”――作為凱德石英的戰略配售投資者,大傢人壽嘗得險資投資北交所上市公司的“頭啖湯”。記者采訪獲悉,銀保監會已經明確,保險資金可以依法合規投資北交所股票,部分保險資金也對這一市場給予瞭積極關註。由於北交所市場體量還較小,上市公司也相對更早、更小、更新,保險資金對北交所股票投資的定位,與對滬深市場股票投資的定位有所不同。
倫鎳“史詩級逼空”背後:境外機構盯上規則漏洞“搶劫”
在倫鎳上演“史詩級逼空”行情後,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宣佈暫停交易並修改交易規則。但是,“妖鎳”之妖,已成為轟動全球國際金融市場的標志性事件。國內多位期貨行業專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兩年來,國內資金在境外金融市場風險事故頻發,尤以2020年美國負油價和此次“妖鎳”為典型,兩次事件中,境外機構利用規則漏洞“合法搶劫”,惡性操作明顯。反觀我國期貨市場,經過30多年發展,形成瞭完備、成熟的風控監查制度,覆蓋事前事中和事後,實施穿透式監管,風控制度屬於全球領先。
兩會釋放哪些投資機會?基金緊盯兩大主線
2022年兩會即將落下帷幕,但其經濟目標設定、宏觀政策方向、產業政策等引發熱議。對於股市而言,這些政策也將持續影響相關產業鏈和公司。整體來看,“穩增長”是今年兩會最重要的關鍵詞。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確定瞭5.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之前市場預期上沿,“穩增長”信號明確。具體到投資方向上,“穩增長”相關產業鏈和科技成長方向是基金公司的兩大共識。
證券日報
短期震蕩不改A股三大底層投資邏輯
近期,全球資本市場動蕩加劇,A股市場也震蕩回落。如何理性看待A股市場當前走勢和未來走向?風物長宜放眼量。受訪業界專傢普遍認為,短期震蕩不改A股長期向好邏輯,國內諸多積極因素疊加將助力市場企穩回暖,展現相對韌性。
法治建設為全面實行註冊制保駕護航
近期,監管層針對“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頻頻發聲。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及,要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中國證監會召開的2022年機構監管工作會議上表示,要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為契機,以深化投資端改革為抓手,以改進風險管理為重點,持之以恒抓好各項重點任務,進一步推動證券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
2月份PPI與CPI同比漲幅“剪刀差”進一步收窄 中下遊企業成本壓力有所緩解
3月9日,國傢統計局發佈2022年2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當月,CPI同比上漲0.9%,環比上漲0.6%;PPI同比上漲8.8%,環比上漲0.5%。“2月份PPI與CPI同比漲幅數據之間的‘剪刀差’進一步縮窄,有助於緩解部分中下遊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穩定企業經營信心,增強企業活力。”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但2月份PPI同比上漲8.8%,仍維持高位運行,由此反映出,國際能源及原材料商品價格仍維持高位,部分中下遊制造企業仍將面臨較大的原材料成本壓力。
1051傢公司逾七成去年業績增長 多傢公司增持回購有底氣
3月9日晚間,恒力石化、太平鳥(603877)、靈康藥業(603669)和光雲科技發佈回購計劃,其中,恒力石化,擬耗資10億元至15億元實施回購,而在2月18日,公司剛剛公告耗資10億元完成上輪回購。另外,夢百合、顧傢傢居(603816)、農發種業(600313)發佈高管或實際控制人增持計劃。上市公司增持回購升溫。
人民日報
宏觀政策如何“穩大盤”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成今年發展目標任務,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提升效能,更加註重精準、可持續?穩健的貨幣政策如何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如何協調聯動,實現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有機結合?代表委員各抒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