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纸及人民日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04月28日)
導語: 28日四大證券報紙內容精華摘要有:中國石化一季度凈賺226億元、“光伏茅”業績出爐、億緯鋰能計劃減持思摩爾國際等。

  中國證券報

  減稅降費、助企紓困多措並舉 一季度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8.5%

  國傢統計局4月27日發佈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9555.7億元,同比增長8.5%,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財政部同日發佈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主要效益指標穩定增長,國有企業經濟運行平穩開局。1至3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2.9%,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0%。

  個人養老金制度實現突破 養老金三支柱市場迎來新機遇

  《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印發,標志著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逐步落地。《意見》明確,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

  《意見》強調,推動發展適合中國國情、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與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相銜接,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是健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舉措,直接關系廣大參加人的切身利益。

  百舸爭流 公募基金求索差異化發展之路

  “競爭格局遠未定型。”這是基金公司管理層接受采訪時經常說的一句話。說這話的人,有後發基金公司的掌門人,也有頭部平臺的掌舵者。差異化發展之路,已成為公募基金面臨競爭時的必然選擇。中國證監會日前發佈的《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更是旗幟鮮明地提出“支持差異化發展”。

  基建“壓艙石”落地 大宗商品需求預期有望趨穩

  市場機構日前表示,決策層提出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將推出一系列相關舉措,有望穩定國內大宗商品需求預期,這對於助力今年穩增長十分重要。與新老基建相關的商品領域有望從中受益,投資者可重點關註鋼材、瀝青、PVC以及有色金屬等品種的長期機會。

  上海證券報

  中國石化一季度凈賺226億元 同比增長超過兩成

  全球第一大煉油公司――中國石化昨晚發佈的一季報顯示,按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公司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26.05億元,同比增加24.5%。

  在上遊勘探及開發方面,中國石化抓住高油價機遇,持續推進高質量勘探、加快效益建產,穩油增氣提效取得積極進展。一季度,油氣當量產量1710萬噸,同比增加3.7%。其中,天然氣產量88.9億立方米,同比增加7.7%。勘探及開發板塊息稅前利潤為114.63億元,同比增加273.1%。

  取消初中後的普職分流?教育部:誤讀

  在27日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表示,將引導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研究制定舉辦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學校的具體辦法。落實“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政策,探索建立產教融合政策的執行落地情況的監測機制。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公佈以後,有媒體和專傢把“普職協調發展”解讀為“取消初中後的普職分流”。對此,陳子季回應稱,這其實是一個誤讀、誤解。

  “光伏茅”業績出爐,還給2022年定瞭個“小目標”:營收破1000億

  光伏企業當下冷暖如何?被譽為“光伏茅”的隆基股份(601012)今天同時發佈瞭2021年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從中或可一探究竟。

  報告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809.3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8.2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0.86億元,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為88.26億元;綜合毛利率20.19%,資產負債率為51.31%,降8.07個百分點。隆基股份表示,2022年計劃實現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

  2022年一季度,公司加快產線改造為新技術讓路,實現營業收入185.9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幅17.29%,持續領跑行業。公司預計2022年度單晶矽片出貨量目標90吉瓦至100吉瓦(含自用),組件出貨量目標50吉瓦至60吉瓦(含自用)。

  此外,隆基股份今天發佈的另一份公告稱,擬將公司證券簡稱變更為“隆基綠能”。

  次新基金擇機入場 關註超跌成長板塊 

  “別人恐懼我貪婪”,這句出自股神巴菲特的話,在當前A股市場再度被廣泛引用。記者瞭解到,超過1500億元的次新基金抓住低位佈局的機會,正在加緊入場。

  展望後市,業內人士普遍表示,政策面積極信號正在增強,市場對經濟企穩的信心有所恢復。A股市場的中長期配置機會將逐步顯現。

  證券時報

  一季度工業企業利潤 增長8.5% 增速穩中有升

  4月27日,國傢統計局公佈瞭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5%,與前兩個月相比有所提升。其中采礦業有力拉動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同比增長1.48倍。行業利潤同比增速改善的還有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以及部分裝備和消費品制造行業。除私營企業外,1~3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穩中有升。這主要得益於減稅降費、助企紓困政策持續顯效發力。另外,今年以來,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和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同比來看都有所增加,3月份環比略有改善。

  多傢公司大手筆增持 星期六實控人發出兜底承諾

  4月27日晚,星期六公告,公司實控人及董事長向全體員工發出增持公司股票倡議書,承諾兜底。此外,面對近日的大盤波動,喜臨門(603008)、泰禾智能(603656)、康華生物(300841)等多傢公司披露股東或高管增持計劃。

  黃金珠寶業復蘇成色打折 消費年輕化主導突圍方向

  經過深圳羅湖水貝片區的貝麗北路,有一面“墻”格外顯眼:一棟舊工業廠房改造的寫字樓,外墻掛滿瞭各個黃金珠寶公司的招牌。

  “中國珠寶看深圳,深圳珠寶看羅湖,羅湖珠寶看水貝”,一句話道盡瞭水貝片區在全國黃金珠寶行業的重要地位。最近一兩年,金銀珠寶類商品一直是社消數據中亮眼的一道“風景”。隻是,疫情給多個行業帶來影響,黃金珠寶行業同樣如此。2022年一季度,黃金珠寶行業總體雖仍有增長,但面臨的增長壓力開始加大,業內一些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也因疫情等因素,業績增速下滑。

  億緯鋰能計劃減持思摩爾國際 擬200億建動力儲能電池基地

  億緯鋰能(300014)決定收回一部分對電子煙的投資,更加集中於鋰電池的軍備競賽。4月27日晚間,億緯鋰能披露一季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7.34億元,同比增長127.69%;歸母凈利潤5.21億元,同比下降19.43%。

  對思摩爾國際的投資損失拖累瞭利潤。財報顯示,一季度投資收益為2.17億元,同比下降44.01%。公司解釋稱,由於深圳市部分地區采取瞭更加嚴格的疫情管控措施,使思摩爾國際一季度的生產和出運計劃受到瞭負面影響,思摩爾國際預期這些影響屬於暫時性影響,不會影響全年的生產和出運計劃。

  證券日報

  今日視點:上市銀行一季報亮眼 折射實體經濟韌性

  上市銀行資本市場的“壓艙石”。今年以來,盡管受復雜的外部環境以及疫情多點散發等因素擾動,上市銀行一季度業績依然穩健。截至4月27日,已公佈一季報的9傢銀行凈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7傢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20%。

  一季度中國人壽凈投資收益458億元 同比增長10.7

  月27日晚間,中國人壽(601628)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人壽”)發佈2022年一季度業績報告。

  中國人壽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保險消費需求難以充分釋放,公司新單業務發展持續承壓,但業務結構有所優化。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保費收入3150.11億元。其中,新單保費1008.95億元,續期保費2141.16億元。首年期交保費653.66億元。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191.06億元,占首年期交保費的比重穩中有升。短期險保費347.43億元。

  拆解“百億元營收藥企”財報之盈利能力:過半藥企銷售毛利率下滑 行業跨入創新驅動轉型時代

  當下,醫藥生物行業正處於改革的風口,疊加疫情影響,身在其中的企業面臨著來自各個維度的挑戰。過去一年,找到新利潤增長點的乘風破浪者有之,難以踏浪前行乏力掉隊者亦存。

  截至4月27日,據同花順(300033)數據顯示,在A股、H股已披露年報的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中,總計有44傢公司2021年營收超過百億元。但與此同時,過去一年,這44傢藥企的市值合計縮水超1.7萬億元。

  年內230傢上市公司獲“自傢人”275億元增持力挺

  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截至4月27日,滬深兩市共有230傢上市公司獲得重要股東增持。以增持時參考市值計算,增持總額達275億元。其中,35傢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累計增持金額超億元。

  具體來看,實施增持行為的有持股5%以上的一般股東、實控人、第一大股東以及對上市公司經營情況最為瞭解的董監高,其中,上市公司高管為增持主力軍。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86傢上市公司獲得高管增持,占上市公司增持總數的80.87%。

  人民日報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新華社北京4月27日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2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大穩崗促就業政策力度,保持就業穩定和經濟平穩運行;聽取交通物流保通保暢工作匯報,要求進一步打通堵點、暢通循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