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内容精华摘要(1月24日)
导语: 24日四大证券报纸内容精华摘要有:QDII品种热度居高不下 发行数量猛增;多地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不低于5% 地方更加强化“质”的指标;稳市场、稳信心需短期和长期举措协同发力。

  中国证券报
  监管“亮剑” 减持新规显威力
  开年以来,多地证监局披露了对十余家上市公司股东或高管涉违规减持的行政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决定。市场人士认为,监管部门不断提升规则效力层级,细化相关责任条款,加大对违规减持行为打击力度,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严打违规减持
  近期,多地证监局对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减持行为“亮剑”。
  临近春节 多地密集发放消费券
  “郑州发布”1月23日消息,为推动郑州市新车销售,加速消费市场回暖,奋战首季“开门红”,郑州市正在开展2024年“腾龙焕新”双节汽车促消费活动。2月29日前,在郑州市范围内统一发放5000万元汽车消费券,其中发放新能源车消费券4000万元,发放燃油车消费券1000万元。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临近春节,各地新一轮消费券开始密集发放,主要涉及汽车、餐饮、家电、文旅等居民长期消费的热点领域,覆盖更加广泛的人群,用“真金白银”持续激发市场消费活力。
  QDII品种热度居高不下 发行数量猛增
  近期海外市场相关QDII产品大热。华夏野村日经225ETF、易方达MSCI美国50ETF等相继出现高溢价。披露完毕的基金2023年四季报显示,QDII基金成为2023年四季度投资者申购的重点,申购比例达11%。其中,份额增加最多的是投资港股互联网板块的QDII产品。同时,QDII基金在2023年内的发行、成立数量创下近10年来新高。
  分析人士认为,投资者对于多元化的资产配置、进行海外投资的需求大幅增加。大力发展QDII基金,有利于基金公司为投资者提供全球投资服务,满足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
  去年新增超三千亿份 短债产品成资金“蓄水池”
  在公募市场上所有类型的非货基金中(仅统计2023年前成立,下同),除了被动指数型基金之外,2023年基金份额数量增长最多的就是短期纯债型基金。2023年,短期纯债型基金新增份额数量超3000亿份,其中长信30天滚动持有短债债券C、嘉实汇鑫中短债债券A等品种全年新增份额均超100亿份。

  展望2024年一季度,相关基金经理表示,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财政政策积极发力、货币政策加大配合的影响下,债券市场或呈现中短端修复,长端震荡的格局。此外,市场人士提示,随着利率波动空间紧缩、城投债收益率下行,短债类基金的波动可能会放大。   

  上海证券报
  上海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加快“五个中心”建设
   1月23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显示,一年来,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运行稳步恢复,上海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深挖“护城河” 网安龙头奇安信全面发力数据安全领域
  走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国家级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的奇安信公司大堂,映入眼帘的是手持零事故金牌的小老虎“网安一哥”。这块零事故金牌来之不易,2022 年,奇安信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网络安全保障任务,创下冬奥网络安全“零事故”的历史纪录。
  奇安信是全领域覆盖的综合型网络安全厂商,被称为“数字丛林的守护者”。在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CCIA)发布的 2021 年、2022 年、2023 年“中国网安产业竞争力五十强”榜单中,奇安信连续三年排名第一。近日,上海证券报联合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走进奇安信,与公司董事长齐向东共同探讨公司的发展规划及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的前景。
  多地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不低于5% 地方更加强化“质”的指标
  近期地方两会陆续召开,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粗略统计,已有20个省区市公布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其中大多数GDP增长预期目标不低于5%。
  此外,地方在部署今年工作时均强调“高质量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设定上,重视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更能体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
  创新业态 精耕产品 连锁商超“卷”回零售本质
  □ 除了上海等一线城市成为开市客、山姆、盒马等国内外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外,龙头圈地的战线还在向二、三线城市推进
  □ 中国超市TOP100企业的自有品牌销售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零售企业加大研发创新,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自有品牌商品
  1月一个平常的周末,位于上海浦东的山姆会员店人山人海,排队进场的汽车堵住了两条马路。而远在1500公里之外的深圳,华南地区首家开市客(Costco)在深圳开业,有市民凌晨4点就来排队,首日即发出超过13万张会员卡。
  证券时报
  钱江水利薛志勇:夯实发展基础 奋力实现“十四五”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快速推进,特别是现代互联网技术对水务产业的影响及提升,水务环保行业以其巨大的市场规模、稳定的运营收益、良好的投资回报,成为我国发展最快和最具有投资价值的行业之一。
  钱江水利(600283)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钱江水利,股票代码:600283)作为浙江省水务投资运营的龙头企业,历经二十余年的规模化发展和属地深耕,确立了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污水处理、固废处置4大主业,并确定了农饮水、再生水、直饮水、海水淡化、固废处理、水厂运维、管网运维、水库管理8大特色产品,打造从供水企业向综合水务及环境治理平台升级的发展逻辑。
  1月23日,钱江水利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计划募资7.52亿元投资建设7个供水及污水处理项目。募投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将新增供水规模34万立方米/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立方米/日。公司在浙江丽水、舟山、永康、平湖、兰溪等地的市场占有率和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助力福建区域的业务拓展向纵深推进。
  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有机统一,在PPP热潮退去、国企混改加速、平台公司复苏等因素影响下,资本市场对水务企业的评价体系,也已经从单纯的规模优势,提升为规模增长和高效运营的有机统一。在新的行业变化趋势下,钱江水利的控股股东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水务)同时具备水利部和电建集团的“政府+央企”双重股东背景,使公司在品牌信誉、市场开拓、产业链延伸、业务协同、融资担保等多个方面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
  银行开年信贷投放稳中有进 重点产业备受青睐
  “稳中有进”――这是证券时报记者调研银行开年信贷投放情况时来自业界的普遍观点。
  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关键一环,商业银行年初信贷投放一般保持“开年即是开跑,开跑就要冲刺”的节奏。但与往年高开高打的大幅增量不同,记者调研多家大行、股份行和区域中小行发现,年初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增幅不似往年激进,总量稳中有进,更重视结构优化。
  上海: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将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1月23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龚正表示,一年来,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运行稳步恢复,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3%,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4.5%。上海将着力完善金融产品体系,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龚正表示,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多家光伏企业2023年净利预增 头部公司将持续受益
  1月23日晚间,多家光伏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了业绩预告,净利润增速普遍较为可观,涉及石英砂、金刚线、铝边框等多个细分领域。
  其中,石英股份(603688)预计2023年实现净利润为47.5亿元到53.3亿元,同比增加351.44%到406.56%,扣非净利润为47.2亿元到53亿元,同比增加374.47%到432.77%。
  石英股份表示,受益于下游半导体、光伏等行业快速增长的需求拉动,公司2023年经营业绩实现较快增长。光伏领域用石英材料市场需求同比大幅增长,产销两旺;半导体用石英材料受益于公司近年来不断通过国际半导体设备商的认证及多年来持续的研发投入,市场也快速放量,主要产品盈利水平明显优于同期。
  证券日报
  稳市场、稳信心需短期和长期举措协同发力
  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谈及资本市场时提出,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稳市场、稳信心方面,证监会市场一司司长张望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证监会将充实应对市场波动的政策工具,及时做好风险对冲,守牢风险底线。加强跨部门协同,推动有关方面保持宏观政策、行业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防止出台不利于资本市场预期的政策措施,稳定市场预期。配合有关方面进一步加大化解房地产风险的力度,稳妥有序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公募短债基金规模增长明显 渐成投资者短期理财“新宠”
  近日,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报披露完毕,记者从中发现,部分短债类基金获资金逆市布局。
  对此,天弘悦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柴文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解释称:“一是受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定期存款利率持续降低、货基收益相对走低、权益市场较为低迷等因素影响,投资特点发生变化。二是短债基金作为短期理财工具,能够较好地兼顾收益性和流动性,持基体验也比较好,因此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
  促进资本市场投融资动态平衡 中长期增量资金已在路上
  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注重投融资动态平衡,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端和融资端保持动态平衡是实现“产融结合”的关键。对于企业尤其是科创企业而言,其需要得到资本市场的融资支持,实现自身的改革创新和做优做强;而对投资者而言,则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的发展,实现一定的收益。
  首份全国性AMC年度业绩预告出炉 中国华融经营业绩扭亏为盈
  首份全国性AMC(资产管理公司)2023年度业绩预告出炉。1月22日晚间,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中国华融)披露2023年度经营业绩盈利预告,2023年,中国华融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圆满完成“一年走上正轨”目标,向好向上势头持续巩固扩大。
  中国华融业绩预告显示,经初步测算,2023年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在人民币10亿元至20亿元人民币之间(2022年度净亏损人民币275.81亿元)。
  对于2023年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中国华融称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深化业务协同,积极拓展市场,加强资产管理,叠加资本市场变化趋势较上年度有所改善,权益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增加,对公司全年盈利有积极贡献;二是把握特殊机遇成功实施重大投资,改善资产结构,优化资产配置;三是受经济环境和行业整体影响,为进一步夯实资产,本集团(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合并口径)确认了资产减值损失和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约人民币400亿元,抵减了本期利润,进一步奠定了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