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内容精华摘要(4月8日)
导语: 8日四大证券报纸内容精华摘要有:部分城市楼市 出现企稳迹象;ETF产品竞争“白热化” 一周24只联接基金齐发;清明假期旅游有看点 小城特色文旅火爆。

  中国证券报
  境外上市热情升温 备案渐趋常态化
  《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及配套指引文件于2023年3月31日施行。一年多来,企业境外上市热情升温。截至2024年3月31日,境外首发备案和全流通备案企业达134家。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申报境外首次公开发行及全流通备案企业数量达102家。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认为,境外上市备案新规实施一年多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企业提交备案材料积极踊跃,申请企业数量明显增多。监管部门持续完善境外上市机制、丰富发行方式,境外上市备案渐趋常态化。
  部分城市楼市 出现企稳迹象
  清明假期期间,多数地区楼市成交较为平淡。部分城市楼市成交、带看出现较为明显的企稳迹象。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多地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楼市平稳健康发展,主要涉及阶段性取消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公积金贷款额度、推出春季购房节活动等。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持续优化调整,购房者置业意愿或迎来温和修复,二手房市场“以价换量”态势预计将延续。
  整体较为平淡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清明假期期间,重点城市楼市成交整体较为平淡。一方面,清明假期出游热情上涨,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购房需求释放滞缓;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处于调整态势,新房销售延续筑底格局。
  百亿私募“借基出海” 大资金加仓路线曝光
  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2023年已成为私募“出海”大年,除了投资境外股票,不少百亿级私募还把QDII基金作为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式。东方港湾、敦和资产等机构频繁现身纳斯达克ETF、日经225ETF等基金前十大持有人行列,投资金额高达上亿元,随着QDII产品净值大涨,这些私募也收益颇丰。
  此外,国有属性资金在基金市场更偏好ETF,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旗下诚通金控持有ETF超过22亿份。
  北交所公司基本面向好 基金经理热议投资机遇
  日前,多位管理北证50指数产品的基金经理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证50指数估值已回落至与成长性较为匹配的水平,是中长线资金入市的良好时机;随着北交所改革深入推进,同时在“直联机制”助力下,越来越多优质中小企业将汇聚北交所。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上述基金经理认为,北交所致力于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融资平台,并为投资者带来了更丰富的投资机会。
  上海证券报
  订单足产销旺 多家上市公司首季业绩飘红
  航锦科技(000818)4月3日发布A股首份2024年一季报。一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7亿元,同比增长97.7%;归母净利润5060.46万元,同比增长304.92%,迎来“开门红”。
  海外市场“再通胀”交易升温 机构建议A股投资继续配置红利资产
  清明节假期,全球资本市场表现并不平静。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延续强势。3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大超预期,市场对于美联储开启降息时点的预期再度推后。
  不过,美股主要指数表现基本稳定,纳斯达克指数假期上涨0.05%,道指、标普500指数分别下跌0.68%、0.03%。恒生指数、富时中国A50期货同样波动较小。
  展望A股市场,机构分析认为,随着经济数据、财报和机构持仓数据密集披露,市场关注焦点将重回基本面和盈利水平。配置上,建议投资者继续偏向红利策略,题材股表现或告一段落。
  ETF产品竞争“白热化” 一周24只联接基金齐发
  公募基金ETF业务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24只ETF联接基金将集中在本周发售。业内人士认为,联接基金的发行热,实际上是ETF竞争从场内延伸至场外的一种表现。
  24只ETF联接基金发售
  数据显示,清明节假期后首周将有69只基金进入发行期,权益类基金占比近八成。其中,ETF基金共计28只,且24只为ETF联接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
  经历了此前中证A50ETF的“激战”之后,相关的联接基金将集中进入发售期,比如大成中证A50ETF联接、工银中证A50ETF联接、富国中证A50ETF联接、嘉实中证A50ETF联接等。
  新玩法唤醒春日经济 “文旅热”释放消费潜力
  在城市赏花、去露营踏青、逛春日市集……今年清明节假期,居民的出行旅游热度带动了各地消费市场。专家分析,开年以来经济形势好于预期,就业稳定支撑了消费潜力释放。展望未来,消费增长有望持续向好。
  着汉服赏花踏青
  “新中式”旅行受到追捧
  桃花、杏花、迎春花竞相绽放……清明节假期正值赏花时节。不少地方打造了赏花胜地,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
  证券时报
  清明假期旅游有看点 小城特色文旅火爆
  清明小长假落下帷幕,文化旅游市场再度掀起热潮。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按此计算,人均消费超过450元。
  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旅游市场迎来出游小高峰。携程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国内本地游、周边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211%、350%;回乡祭祖传统带热乡村微旅游,乡村游订单同比增长239%;飞猪平台上,清明假期国内酒店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9%,线路游预订量增长164%,热门景点门票预订量增超两倍。相较于2023年,今年清明假期,平台上人均旅游消费同比呈现双位数增长。
  对话上海市委金融办、市金融工作党委负责人: 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 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无疑是金融强国建设的主战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展如何?贯彻落实“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战略方面有哪些布局?在现有基础上如何增强其竞争力、影响力?在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方面又有哪些举措?日前,证券时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带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一线调研行”采访组走进上海,对话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委金融办)、中共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会(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负责人。
  加大股票销售力度 港股IPO频现增聘“整体协调人”
  日前,港股一家首发(IPO)企业公告新增2名“整体协调人”至4名,这已是今年以来第13家宣布增设“整体协调人”的港股IPO企业,家数相比去年同期接近翻倍。
  有中资券商人士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香港IPO市场复苏,更多企业希望抓住机遇上市,但在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发行人希望通过增加“整体协调人”以加强股票销售和募资效果。
  今年一季度,港股IPO市场有喜也有忧,上市数量和募资规模双重下滑,但打新赚钱效应明显。有受访对象预判,新股销售难度相比去年可能会增加,尤其在吸引更多投资者和保证股票上市后表现方面会面临挑战。如若港股市场持续好转,IPO发行会比较可观。
  29万亿公募同台竞技 差异化特色化迫在眉睫
  踔厉奋发谱新篇,笃行不怠向未来。站在新的起点,公募基金该如何破除自身的痛点,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即日起,本报隆重推出《探索中国基金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系列专题,为行业进一步繁荣提供时报见解。
  欣欣向荣的公募基金行业,已成为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一面旗帜。
  截至目前,公募基金产品数量超过1.1万只,管理总规模历史性突破29万亿元。不过,在行业繁荣的背后,不论是被动型基金,还是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同质化竞争也日趋激烈,由此也给行业带来了诸多困扰与隐忧,比如抢首发、拼规模、赶风口、追热点等现象轮番上演。
  证券日报
  清明假期入境游快速升温 上市公司乐观期待全年行情
  清明节不仅是回乡探亲、扫墓祭祖的重要节日,也是踏青赏花、领略壮美山河的重要旅游窗口期。今年清明节假期,多地入境游升温迅速。
  多家受访上市公司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假期期间接待的入境游客成团数量明显增多,对全年行情持乐观态度,当前一手抓好海外宣讲,一手抓好文创活动,争取创出佳绩。
  4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文旅之声”发布消息,清明节假期3天,我国入境游客数量达到104.1万人次。在此期间,港澳居民返乡祭祖、探亲访友、观光购物等需求增加,东南亚等近程市场的海外侨胞入境人数上升明显。
  同日,搭载2500余人的“迈希夫”号邮轮驶抵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来自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的欧洲游客开启为期2天的入境城市观光体验。这是入境游重启以来国内旅游市场迎来的最大规模海外旅游团。
  145家券商2023年经营业绩“全景图”:总营收超4000亿元 自营重回第一大收入来源
  日前,《证券日报》记者从券商处获悉,中证协已向券商下发了《证券公司2023年度经营情况分析》,对2023年全年证券行业的经营数据及发展态势进行全面剖析。
  从业务结构上看,2023年,自营业务、经纪业务、投行业务、利息净收入、资管业务等业务收入分别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9.99%、27.78%、13.42%、13.09%、5.54%,业务结构保持稳定。自营业务自2019年后再次超越证券经纪业务,成为券商第一大收入来源。
  聚焦国有六大行业绩说明会:信贷投放、净息差走势、房地产业务成热词
  在过去的2023年,国有大行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力度,充分发挥稳定器作用。
  截至目前,国有六大行2023年业绩说明会均已开完,对于下阶段信贷投放的重点和节奏,以及净息差走势、房地产业务发展情况等市场关心的问题,6家银行管理层均在业绩说明会上作出回应。
  优化信贷结构盘活存量
  商业银行盈利增长,关键看生息资产规模增长及净息差水平。截至2023年末,国有六大行的人民币贷款总量较2022年末均保持稳健增长。
  高基数下3月份出口增速或回落但仍有韧性
  3月份外贸进出口数据发布在即,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预测,在高基数效应下,3月份我国出口增速将阶段性回落但仍有韧性。
  海关总署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9308.6亿美元,增长5.5%。其中,出口5280.1亿美元,增长7.1%;进口4028.5亿美元,增长3.5%;贸易顺差1251.6亿美元,扩大20.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