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
万亿农商银行吸收合并再现 村镇银行整合提速
村镇银行改革重组步伐正在加快。日前,广东金融监管局批复同意广州农商银行吸收合并兴宁珠江村镇银行。此外,今年以来,国有大行、农商银行等参与村镇银行合并重组案例频繁出现。
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引导和银行自身发展动力的双重推动下,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中小银行正迎来新一轮整合潮,它们通过“减量提质”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区域竞争力。
批复文件显示,广州农商银行不仅将承继兴宁珠江村镇银行清产核资后的业务、财产、债权债务及其他一切权利义务,还将在吸收合并筹备事项完成后,按照有关程序和规定向监管部门申请或报告分支机构开业等相关事项。
行业迎年度“大考” 监管启动2025年券商分类评价工作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业内获悉,监管部门近期已启动2025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工作。记者从多家券商处了解到,目前各机构已完成自评底稿的报送工作。
据悉,本次评价共覆盖107家券商。根据2025年8月最新修订发布的《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及配套文件《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与标准》,自评底稿的报送内容和要求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公募机构大力布局 增强指数型基金
在近年被动产品大发展的背景下,“进可攻退可守”的增强指数型基金得到了公募机构的青睐,众多基金公司今年以来加大了对该类产品的布局力度。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发行的增强指数型基金数量已破百,超过2024年和2023年的全年新发数量。在业绩方面,部分增强指数型基金取得了良好的超额收益,人气激增。
被动产品迎来大发展,ETF产品近期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增强指数型基金也得到了公募机构的青睐。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发行106只增强指数型基金(按认购起始日统计),合并发行份额610.97亿份。今年新发行的增强指数型基金数量和规模已经超过了2024年和2023年全年的数量和规模。2024年、2023年新发行的增强指数型基金分别有42只和59只,合并发行份额共有214.27亿份和265.90亿份。
前8月汽车产销首次双超2000万辆
9月11日,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这是历史上首次1至8月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000万辆。
陈士华介绍,“两新”政策持续发力,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及时出台,企业新车型投放热情较高,行业综合整治“内卷”工作继续显效,汽车产业总体运行平稳。
“8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保持10%以上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继续呈现良好态势,传统燃料汽车市场企稳。”陈士华介绍。
上海证券报
创业板指重返3000点 人工智能主线点燃科技股行情
9月11日,A股主要指数集体上涨,沪指接近前期高点,创业板指时隔3年多重返3000点上方。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875.32点,涨1.65%;深证成指报12979.89点,涨3.36%;创业板指报3053.75点,涨5.15%。沪深北三市全天成交24646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大幅放量4606亿元。其中,胜宏科技(300476)、中际旭创(300308)、新易盛(300502)、寒武纪-U等AI龙头公司成交额均超200亿元。
盘面上,全市场超4200只个股上涨。人工智能主线点燃科技股行情,算力硬件方向领涨,中际旭创、新易盛、胜宏科技均涨超10%;芯片产业链同步上扬,万通发展(600246)、中科曙光(603019)等多股涨停;卫星互联网概念延续活跃,东方通信(600776)、上海沪工(603131)涨停。
昨日,算力硬件股再度成为市场焦点,液冷、CPO、PCB等多个方向上涨。截至收盘,炬光科技以20%幅度涨停,前期强势股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300394)均涨超10%,景旺电子(603228)、东山精密(002384)、剑桥科技(603083)等多股涨停。此外,工业富联(601138)收获2连板,全天成交额为155.28亿元,最新总市值达1.17万亿元。
证券业整合,再落一子
9月11日,西部证券(002673)发布公告称,公司收购国融证券11.51亿股股份已完成过户。本次股份变动完成后,西部证券持有国融证券64.5961%股权。这场始于2024年6月的并购终于落定,西部证券距离“成为一流上市综合型投资银行”的战略目标或将更进一步。
公告显示,长安投资、杭州普润等8家公司所持有的11.51亿股国融证券股份已完成过户登记,全部划转至西部证券,并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交易并非全额收购。国融证券原大股东长安投资在转让42.07%股权后,仍持有28.53%股份。
上市险企资本运作新思路:境外发债与注销回购股份并行
上市险企赴境外发债融资步履不停。上海证券报记者9月11日从中国太保(601601)获悉,公司H股可转换债券,在零票息前提下实现溢价发行,融资规模达155.56亿港元。
记者注意到,今年中国平安也曾发行H股可转债,同样为零息债券。不过,中国平安一边发行H股可转债,一边注销回购其A股股份。前者在可转债转股后会增加总股本,后者则会减少总股本。
上市险企境外发行零息可转债融资与注销回购股份并行,“正负相抵”的操作恰是险企合理的资本运作:从债的角度看,险企可以通过境外低成本融资补充公司资本,为医养和科技等长期战略提供资金支持;从股的角度看,境外可转债转股有利于提升险企H股流动性,回购注销A股股份有利于抬升A股股价、提高每股收益。
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落地 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9月1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全国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会上表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此次改革试点是深入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试点地区范围广、要素领域覆盖全、试点举措任务实、全国示范意义强等特点。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时间,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
深化探索数据、算力等新型要素配置方式
李春临表示,此次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亮点之一是要素涵盖范围广。
证券时报
“保险买保险”再度上演 险资增配权益资产逻辑浮出水面
又见“保险投资保险”。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显示,8月底,中国平安相继买入中国太保H股和中国人寿(601628)H股,对两家险企H股持股比例突破8%,距离此前突破5%举牌线均不到1个月。
中国平安持续增持保险股,此举被市场解读为释放积极信号,折射出险企对自身行业基本面已筑底向好的共识。
多位上市险企高管近期表示,A股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将稳步增加权益资产配置,不断优化权益投资策略,增强投资业绩的稳定性。
光模块“顶流”争鸣光博会 产业链吹响扩产号角
作为人工智能(AI)产业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光模块指数板块今年以来涨幅翻倍,板块内上市公司合计流通市值最新突破1.1万亿元。
9月11日,在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以下简称“光博会”)上,人潮涌动,新易盛、中际旭创、光迅科技(002281)等光模块“顶流”云集。证券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头部光通信厂商纷纷展示了当前最高端的1.6T光模块产品,现场“保密”级别显著升级,不少产品现场不许拍照或者需要预约参观,有观众动笔记下产品明细。
记者采访发现,2025年被视为1.6T光模块商业化元年,头部厂商已经开始出货,主要供应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400G/800G光模块仍为出货主力,国产光通信产业链积极扩产,并布局硅光工艺等先进技术路线。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预期升温 时机或在四季度
近段时间,国债期货持续震荡走低,10年期、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一度分别失守1.8%和2.1%关口。在债券市场情绪陷入低迷之际,市场对中国人民银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的预期再度升温。
目前,政府债券供给力度较大、国债收益率水平较年初已明显上行。受访人士认为,综合市场情绪与国债收益率水平,央行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已具备适宜条件,但目前紧迫性不强,更看好四季度重启国债买卖操作,以此释放中长期资金、调节债市供需关系、改善市场预期。
全国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启动 支持试点地区深化探索数据、算力、空域、频谱轨道等新型要素配置方式和价值实现路径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9月11日,国务院于近期批复的《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公开发布。当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据悉,即日起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这10个地区是发展基础较好、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城市群、都市圈或者中心城市,改革基础条件较好,也具有较强代表性。各地区试点方案总体结构基本一致,但具体改革措施因地制宜,各有侧重。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时间,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
证券日报
指数密集“上新”为市场提供更精细化投资工具
9月11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中证A500相对成长指数、中证A500相对价值指数、中证A500纯成长指数和中证A500纯价值指数,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投资标的。此外,中证A500成长指数和中证A500价值指数已在9月10日发布。
上述六条指数均从中证A500指数样本中选取1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六条新指数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为市场和投资者提供了更精细化的投资工具。
自去年9月23日正式发布以来,中证A500指数持续受到市场关注。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基金产品规模已达2770亿元。
险企今年以来已发行超273亿港元H股零息可转债
《证券日报》记者从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了解到,该公司于9月10日发行港元H股可转债,在零票息前提下,最终实现溢价发行,融资规模155.56亿港元,长线投资者认购比例超过七成,转股溢价率25%。
根据中国太保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中国太保实现营业收入2004.96亿元,同比增长3%;归母净利润278.85亿元,同比增长11%。剔除短期波动性较大的损益表项目和不属于日常营运收支的一次性重大项目后的归母营运利润为199.09亿元,同比增长7.1%。截至上半年末,中国太保集团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6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90%,均显著高于监管要求。
中国太保表示,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保险主业及公司“大康养、人工智能+、国际化”三大战略发展。在保险行业由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的新发展阶段,本次募资充分展现了中国太保聚焦主责主业,坚定围绕战略重点,坚守价值、坚信长期,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
“公司通过高效链接全球资源,在吸引国际优质资本的同时,进一步丰富股东构成,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中国太保表示,此次H股可转债的发行有助于公司增强应对不同经济周期和经营周期的可持续资本供给能力,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强化市值管理,助力高质量发展。
年内券商境内发债规模同比增长逾66%
今年以来,券商发债融资热情显著升温。同花顺(300033)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9月11日,券商已在境内发债募资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6.18%。同时,还有多家券商近期获批发行大额债券,例如,9月11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获批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600亿元的公司债。
具体来看,截至9月11日,年内已有71家券商合计发行了600只债券,数量同比增长53.06%;合计募资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6.18%。其中,券商已发行证券公司债320只,发行规模为6433.07亿元;发行证券公司次级债66只,发行规模为1091.79亿元;发行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214只,发行规模为3644.7亿元。
对于年内券商发债规模显著扩大的现象,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券商积极发债融资的核心驱动因素为业务扩张需求,今年以来,A股市场走势向好,交投活跃,为券商带来了丰富的业务机遇,同时券商行业竞争也进一步加剧,在此情况下,券商积极通过发债融资来补充流动资金、优化资本结构,有助于及时把握市场机遇,满足两融、自营等重资本业务的扩张需求。”
ETF总规模近一个月增长近10%
近一个月(8月12日至9月11日,下同),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总规模增加4588亿元,达到5.13万亿元,增长近10%,其中有10只产品规模增长均超过100亿元。
数据显示,近一个月ETF总份额增加1154亿份,达到2.9万亿份;同时,新发行16只产品,目前产品市场产品总量已达到1288只。分类别来看,份额增加最大的行业为金融,有24只基金跟踪;份额增加最大的主题为中证细分化工产业,有4只基金跟踪;份额增加最大的指数标的为港股通互联网,有4只基金跟踪;收益最高的指数标的为通信设备,有1只基金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