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纸及人民日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12月21日)
導語: 21日四大證券報紙內容精華摘要有:國際機構看好明年A股結構性機會;年內155傢公司登陸科創板 券商跟投浮盈87.8億元;1年期LPR下調5基點 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再降

  中國證券報

  規模已破千億養老FOF迎新機遇

  從首隻養老FOF問世至今3年多的時間,養老FOF快速發展,規模已突破一千億元。同時,幾乎所有產品成立以來都取得瞭正收益。隨著《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通過,養老FOF將迎來新的機遇。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基金行業已經初步具備做好養老目標基金的基礎。多傢基金公司表示,將積極佈局FOF產品,構建多元風險等級與收益目標的FOF產品線。

  機構頻頻調研 財富管理業務成銀行業“看點”

  年末將至,機構調研步伐並未停歇。數據顯示,12月以來,已有5傢上市銀行共迎來12次機構投資者調研。與此同時,多傢機構發佈瞭2022年的年度投資策略。記者梳理發現,機構普遍認為,整體來看2022年銀行股的投資機會大於風險,財富管理、普惠小微等業務有望成為銀行業的投資主線邏輯,優質銀行股值得關註。

  國際機構看好明年A股結構性機會

  臨近年末,各大國際機構相繼對2022年全球資產配置進行展望。多數機構觀點顯示,盡管有各種不確定因素存在,但仍然看好中國資產前景;建議投資者關註A股市場中的主題性、結構性機會,不少優質標的和熱門行業正迎來入場良機。

  多因素疊加滬指全年振幅料創歷史新低

  截至12月20日,上證指數年內最高點為3731.69點,最低點為3312.72點,振幅為12.06%,低於2017年的13.98%。按照目前走勢,今年有可能成為史上波動最小的一年。“波動大”是過去A股留給人們的主要印象之一,歷史上多個年份滬指振幅超100%,即使是結構性牛市的2019年和2020年,滬指振幅也不小,分別為33.98%、27.15%

  上海證券報

  私募FOF高光的另一面:明星“拼盤”業績黯淡有效供給依舊稀缺

  如果從發行數量來看,私募FOF(基金中的基金)今年無疑迎來瞭高光時刻。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來私募FOF基金發行數量達2322隻,而去年全年才發行1303隻。

  不過,伴隨私募FOF的快速發展,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如簡單地對明星私募管理人進行疊加配置、主動管理能力亟待提升等。某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多隻2018年以來成立的FOF產品業績乏善可陳。

  工業和信息化部:2022年將把工業穩增長擺在最重要的位置

  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20日在北京以視頻形式召開。會議總結2021年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22年重點任務。會議要求,2022年要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目標,把工業穩增長擺在最重要的位置,統籌推進強鏈補鏈、技術攻關、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提升信息通信服務供給能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築牢經濟“壓艙石”。

  工信部支持稀土集團等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 包頭打造千億級規模稀土產業

  第十三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論壇12月20日在包頭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常國武在論壇期間表示,支持稀土集團等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適度有序投放稀土探礦權和采礦權,進一步完善稀土總量控制指標管理;研究完善南方離子型中重稀土礦山綠色開采供應。

  中遠海發完成14.64億元定增混改基金獲配4.5億元

  12月20日晚,中遠海發(601866)披露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結果。本次定增結果顯示,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下稱“混改基金”)獲配4.5億元,占上市公司本次發行後A股1.20%股權。

  證券時報

  樓市近600次調控政策底顯現 “穩定”成2022年主基調

  2021年已經進入歲尾。對於房地產市場而言,“房企變局”“密集調控”“政策底顯現”等是這一年的關鍵詞。展望未來,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穩定”是明年樓市的主基調,年末各種調控政策的指向就是穩定樓市,這也代表瞭政策見底。另一方面,政策有望將圍繞“三穩”任務,因城施策、供需兩端發力;同時,適度加快長租房市場發展,推進保障房建設。

  1年期LPR下調5基點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再降

  12月20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瞭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品種報3.80%,下調5個基點;5年期以上品種報4.65%,與上次持平。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傢表示,本次1年期LPR報價下調,不僅會直接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同時也體現瞭在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背景下,貨幣政策正在及時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對穩定市場預期,緩解樓市下行壓力,帶動消費、投資修復性增長具有重要的信號作用。

  工信部:明年把工業穩增長擺在最重要位置

  12月20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2021年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22年重點任務。會議指出,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把工業穩增長擺在最重要的位置,統籌推進強鏈補鏈、技術攻關、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提升信息通信服務供給能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築牢經濟“壓艙石”。會議強調,2022年要著力提振工業經濟,為穩定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

  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監管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

  12月20日,北向資金凈流入相比前5個交易日的平均水平,呈現明顯下降態勢。這一變化的重要背景,是擬修改的《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若幹規定》明確,滬深股通投資者不包括內地投資者。根據新規,在1年過渡期內,存量內地投資者可繼續通過滬深股通買賣A股,過渡期結束後存量內地投資者不得再通過滬深股通主動買入A股,所持A股可繼續賣出;無持股內地投資者的交易權限由香港經紀商及時註銷。

  證券日報

  國內藥企創新藥出海提速百濟神州以最高約29億美元授權在研產品

  12月20日晚間,百濟神州發佈公告稱,向諾華制藥授予一項獨傢的、基於時間的選擇權,以使諾華制藥可以通過行使該選擇權獲得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歐盟成員國、英國、挪威、瑞士、冰島、列支敦士登、俄羅斯和日本對公司的在研TIGIT抑制劑ociperlimab進行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傢許可。

  保險業2022年投資策略:壽險業還需磨底 財險業拐點已現

  2022年,保險板塊將如何走?是否具有良好的配置機會?近期,多傢券商發表觀點認為,從業務發展基本面來看,壽險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還需要更多時間磨底;財險業保費端已迎來向上拐點,基本面預期更加樂觀。從投資端來看,險資依然面臨較大投資挑戰,但關於險資運用的政策持續松綁,創造瞭更加寬松的投資環境,險資有望獲得較好的投資收益。

  闖車險難關要“守存量找增量”新能源車險或帶來新希望

  財產保險公司的“十四五”開局之年過得並不輕松。2021年,財險行業最主要的車險業務持續收縮。銀保監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前10個月,車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6.98%,同期賠付額則大幅上漲16.27%。

  年內155傢公司登陸科創板券商跟投浮盈87.8億元

  目前,科創板跟投業務已逐漸成為券商一大收入來源,越來越多券商紛紛佈局。今年以來,共有155傢公司在科創板上市,券商另類投資子公司參與跟投已累計獲得浮盈87.8億元。其中,12月20日,A股史上發行價最貴新股登陸科創板,中信證券的另類投資子公司參與跟投,上市首日浮盈超過3300萬元。

  人民日報

  前11月我國綜合保稅區進出口5.24萬億元

  本報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杜海濤)12月20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一期)經過由海關總署、國傢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八部委組成的聯合驗收組實地評審,正式通過驗收。北京海關將在區內探索建立“一個系統、一次理貨、一次查驗、一次提離”高效通關監管模式,全力助推綜保區發展生命健康產業、航空保障產業、信息技術等創新業態,為大興機場臨空區發展提供新引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