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内容精华摘要(1月3日)
导语: 3日四大证券报纸内容精华摘要有:2023年元旦假期出游热情攀升;新年首个交易日 20只新基金齐发;2022年百强房企销售业绩出炉

  中国证券报

  在高波动中更加“成熟” 人民币汇率有望重回升值通道

  最大波幅超10000个基点、先破“7”后返“6”……2022年全年,人民币汇率呈现出“前低后高”“高波动”的特征。

  专家表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调节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更加明显。2023年,伴随美联储加息结束、中国跨境收支平稳和中国经济进一步回暖,人民币汇率有望重回升值通道。

  千帆竞渡 养老金融构建新格局

  涛声浩浩,千帆竞渡。伴随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金等一系列政策落地实施,各类资管机构充分利用资源禀赋,我国养老金融发展将在2023年继续发挥潜力。

  展望2023年,个人投资者、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将共建、共享、共迎养老财富管理的新格局。一方面,居民养老投资选择更加多元,养老财富规划意识提升,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长期稳定资金。另一方面,各类金融机构将发挥优势特长,加大人才储备,提升投研能力,重塑养老金融领域的商业模式,提升资本市场韧性、活力。

  2023年元旦假期出游热情攀升

  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游客出游热情稳步攀升,跨省游、长线游已有序恢复。在某在线旅游平台上,相较2022年不到四成的用户跨省出行,2023年元旦假期近六成的用户选择跨省游。多个旅游目的地迎来客流高峰,洛阳、西双版纳、哈尔滨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10倍。而在跨年夜,重庆解放碑、长沙五一广场及大理古城成为最热门的跨年商圈和景点。

  业内人士认为,元旦市场的快速回暖,说明人们对出行旅游的信心逐步恢复,长线游需求有所上升。

  政策经济流动性“三轮驱动” A股有望聚力上行

  A股上市公司总数已超5000家,总市值达84.86万亿元。2023年资本市场画卷正徐徐展开,在经过前一年的调整后,市场对于2023年有了更好的期待。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释放出积极的政策信号;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相对领先水平;2023年国内宏观流动性仍将维持相对宽松态势,股市资金面有望较2022年大为改善。

  机构人士预计,在政策发力、经济复苏、流动性宽松“三轮驱动”的背景下,企业业绩有望回升,2023年A股市场料聚力上行。

  上海证券报

  新年首个交易日 20只新基金齐发

  1月3日,即2023年首个交易日,将有20只新基金启动发行,销售渠道已积极预热,冲刺2023年“开门红”。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去年11月以来市场赚钱效应再度显现,新基金发行市场已有所回暖,叠加基金公司、销售渠道通力合作,如果年初有“开门红”行情,那么新发情况或将进一步改善,增量资金可期。

  双向波动温和回升 人民币汇率稳定有支撑

  起伏跌宕、波动加大的人民币汇率,定格在2022年外汇市场的记忆里。202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波幅逾万点――自3月起步步走弱,一度跌破7.30关口,又于年尾,在一片讶异中逆袭市场,重回阶段性高点。

  “汇率测不准是必然”,人民币汇率以其超预期的走势,为市场主体上了生动的一课。站在新一年的起点,市场依然好奇,人民币汇率在新的一年将呈现哪些新特征?

  展望2023年人民币汇率,业内认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错位整体有利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甚至偏强势。综合经济基本面与国际收支面考虑,预计2023年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的走势。

  深交所新年致辞透底2023年发力方向

  2023年已正式开启,深交所有哪些新打算?在2023新年致辞中,深交所表示,将围绕四个方面发力,不断开创交易所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助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积极贡献力量。

  2023年货币政策总量要够结构要准

  2023年货币政策总量要够、结构要准:总量要够,就是今年货币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去年,需要的话,还要进一步加力;结构要准,就是要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要继续落实好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效果好的可以酌情加力

  证券时报

  首席解局!2023年向上修复大势所趋,重拾信心至关重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上半年经济将较快修复

  防疫政策正在向科学精准的方向调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能逐渐减弱,消费有望恢复。同时,房地产宽信用的演绎将改善竣工链条,房地产对经济的负向拖累有望收窄。考虑到长周期问题的约束,未来的经济增长引擎可能由房地产转向高端制造业。我们预计2023年我国有望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速,上半年将是经济环比修复最快的阶段。

  2022年百强房企销售业绩出炉

  2022年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下行调整,全年百强房企销售业绩同比下降超四成,千亿房企数量明显减少至仅20家,行业进入优胜劣汰阶段。

  从全口径销售额来看,碧桂园、保利、万科位列前三,其中,碧桂园以4643亿元排名榜首,保利、万科也超过4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房企年末业绩冲刺,12月房地产市场迎来小幅翘尾行情,重点30城新房成交环比增长近两成,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环比增长超两成。

  进入2023年,业内人士认为,每年1月基本都是成交淡季,今年恰逢传统春节佳节,楼市成交热度或进一步转淡。2023年,中央政策定调将继续托底,核心目标在于全面落实保交楼,逐步引导房地产市场底部修复。

  2023年首家停牌核查!这家“百年老店”,股价半月翻倍

  2023年A股第一家停牌核查的上市公司驾到——全聚德(002186),此前半个月(2022年12月16日至2022年12月30日),因涉酱香白酒及预制菜两大概念,其股价共出现4次异动,累计上涨106%。

  新药研发提速、“铆劲”增产保供!上市药企持续助力疫情防控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十条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相继出台,疫情防控步入新阶段,治疗药物、检测试剂及防护用品等重点医疗物资需求亦显著增加。

  近日,众生药业(002317)、科兴制药、济川药业(600566)等多家A股医药类企业接连披露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展及临床研究进展,回应防疫物资生产及企业产能供应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在12月29日“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保障情况”发布会上也曾对相关情况予以介绍,工信部已组织多个重点省份750余家重点企业,千方百计扩大企业产能产量,持续提升疫苗、治疗药物、检测试剂和防护用品等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供应能力,根据各地疫情达峰时间,按照轻重缓急精准调配,全力保障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需求。

  证券日报

  119只公募基金跨年发行 偏股混合型占比近四成

  岁末年初之际,公募基金发行热度不减。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2日,有119只公募基金(A/C分开计算)跨年发行。其中,偏股混合型成为主力军,占比近四成,为36.13%。此外,中长期纯债型和“固收+”类分别有19只和10只。

  此外,还有51只基金等待发行,从类别来看,包括了中长期纯债、指数增强、偏债和偏股混合等多类。

  2022年港股IPO数量下滑 专家预计今年流动性将改善 “18C章”或于今年1月份落地执行,进一步带动投资气氛回暖

  随着持有2022年港股IPO最后3张“门票”的博安生物、康沣生物以及澳亚集团成功登陆港股,2022年港股IPO市场顺利收官。

  从数据来看,受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港股新上市企业数量、募资总额等均有所下滑,但港股市场并不缺亮点,比如医药企业上市热情不减,“中概股”回流趋势延续,多家公司在港交所实现了双重主要上市,港股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机制平稳起步等。

  展望2023年,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23年港股IPO市场将逐步恢复。一是中国宏观经济呈稳步复苏态势,叠加外部扰动因素逐步消退,港股有望迎来修复行情,将对港股IPO构成支撑;二是中国香港仍然是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随着互联互通机制逐渐完善,其吸引力正逐步增强;三是在中概股回归趋势进一步增强的背景下,港股市场有望成为中概股回归的首选地。”

  元旦假期消费热情高涨 春节料迎消费高潮

  元旦假期各地商超、景区、餐馆纷纷推出各类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

  1月2日,美团发布的元旦假期消费数据显示,生活服务业正加速回暖,日均消费规模同比2019年增长75%。其中,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四川等地消费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异地消费周环比增长近五成,与本地消费一起成为激发假日经济新动能的引擎。

  消费贷成银行发力“重头戏” 规模或较去年大幅回升

  去年四季度以来,在促消费政策密集推出、落地见效的大背景下,居民消费需求逐步释放,不少银行机构提早布局,加大消费贷的优惠推广力度。

  展望2023年,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对记者表示,在国家政策支持和银行积极布局的共同作用下,今年消费信贷将实现高质量发展,规模将保持稳健增长势头,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