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主題交易持續大宗商品市場結構性機會可期
今年以來,通脹主題交易成為大宗商品市場的關鍵詞,國際原油、有色金屬、農產品期貨獲得資金青睞,相關商品ETF資金流入明顯,但“避險明星”黃金卻高位震蕩。分析人士預測,2022年二季度之後,伴隨供需矛盾緩和,全球通脹水平將會逐漸回落,2022年整體通脹壓力或弱於2021年,大宗商品市場更多將是結構性機會,看好制造業表現和黃金市場的投資機會。
成長PK價值公募新年策略出爐
2022年逐漸臨近,南方、景順長城、中歐等公募基金的新年投資策略相繼出爐。綜合其策略觀點,普遍認為2022年經濟發展韌性強,能給A股行情帶來支撐。在風格研判上,呈現出瞭成長、價值各有側重的多元化局面。南方基金認為,明年成長和小盤風格占優,小盤股將繼續跑贏大盤股;嘉實基金則認為,2022年消費板塊可能出現“全面爆發式”反轉。
垂直行業參與度提升5G消息全面進入試商用階段
在12月21日舉行的“5G消息高峰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一級巡視員陳傢春指出,三傢電信運營商陸續宣佈啟動5G消息試商用,標志著我國5G消息已經從設計建設期發展到商用準備期,5G消息展現瞭良好的發展態勢。
註冊制激發活力A股IPO數量與募資額齊創新高
2021年即將收官,全年IPO企業數量和募資總額均已刷新歷史紀錄。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508傢IPO企業募資總額5273億元,已超過2020年全年,IPO數量及募資額均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超過七成的IPO以註冊制方式發行。
上海證券報
ETF發行規模創新高賽道與時機成決勝關鍵
2021年A股的頻繁波動,為ETF這類工具型產品提供瞭較好的發展環境。數據顯示,按成立日計算,截至12月20日,今年以來已發行271隻ETF,發行規模達到1876億元,創同期歷史新高。不過,在ETF新發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一些存續產品卻在流動性欠缺等因素的影響下,淪為迷你基金甚至被迫清盤,ETF市場的優勝劣汰正愈演愈烈。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明年新舊動能迎轉換貨幣政策凸顯結構性
交銀集團“2022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展望”發佈會12月21日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在會上以“吐故納新”為題作瞭2022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展望報告。
冠軍仍存懸念基金年度排名戰進入倒計時
距離2021年結束還有最後8個交易日時間,基金年度冠軍究竟花落誰傢?從最新戰況來看,崔宸龍目前領先優勢較大,截至12月20日,他管理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和前海開源新經濟A今年以來收益率分別為113.98%和106.25%。陳金偉管理的寶盈優勢產業緊隨其後,今年以來收益率也達到90.97%。
深交所:奮力建設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
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中應運而生的深交所,無疑是深圳奇跡最重要的助推器之一。三十多年來,深交所始終堅持服務國傢戰略全局和實體經濟發展,奮力推進市場建設,股票融資額、市場活躍度、新增上市公司數量等指標穩居世界前列,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高成長新興市場,有力促進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及深圳經濟特區的騰飛。
證券時報
紙價持續上漲行業維持高景氣度
近期,很多日用品、食品的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蔬菜、瓜子、醬油價格上漲的新聞頻繁成為消費者熱議的話題。近日,繼12月初生活用紙漲價沖上熱搜後,文化用紙漲價函接踵而至,如今包裝用紙、廢紙也開啟瞭漲價模式。
34萬券業從業人員誰主沉浮?投顧與保代奮勇爭先
來自中國證券業協會及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證券行業從業人員共計34.09萬人,較年初增員9300餘人,增幅為2.82%。其中,一般證券業務、投顧、保代的總人數出現明顯增長;證券經紀人、分析師等數量出現下滑。
2021年傳統能源異常起落明年價格中樞難現驟降
後疫情時代、碳中和元年、全球能源短缺等多重因素下,煤炭、原油、天然氣三大化石能源價格在2021年一度飛升至歷史高位。雖然在我國系列保供政策下,國內煤炭、天然氣價格已迅速回落,但行業企業、分析人士依然認為,在新能源替代能力尚未成型的當下,煤油氣價格中樞在2022年難有驟降表現。
估值分化雙向修正推動市場風格輪動
臨近年底,A股市場出現瞭一些新現象,高估值板塊與低估值板塊表現迥異。長期以來表現沉悶的金融股走勢漸趨活躍,銀行股拉升,券商、保險股走高,地產股也迎來久違的大漲,而外資及公募基金重點持倉的部分成長龍頭出現回調,寧德時代(300750)、隆基股份(601012)等自高點回撤。
證券日報
中國移動今日發行紅籌加速“回A”續寫新篇
今天,備受各方矚目的中國移動(600941)在A股市場進行網上、網下申購,發行價格為57.58元/股,或成為近10年來A股最大IPO項目。這也意味著,三大運營商將在“大A”聚首。此外,昨日春立醫療“回A”申購,此前其已於2015年在港交所上市。
隔夜、7天與14天以上Shibor走勢分化降準及1年期LPR政策效果顯現,專傢表示仍有必要呵護中長期流動性
12月21日,不同期限的上海銀行(601229)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走勢有所分化。據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數據顯示,隔夜Shibor下行13.6個基點至1.858%。7天Shibor下行3.4個基點至2.087%,為月內次低水平。其餘14日(含)以上各期限Shibor均有不同程度上行,其中14天Shibor上行幅度最大,上行22.6個基點報2.708%,達到月內最高水平。
月內擬購董責險A股公司同比增10傢年保費預算均未超80萬元
記者統計發現,今年12月份以來,截至12月21日,已有16傢A股上市公司公告瞭董責險購買計劃,同比增加近1.7倍(去年同期僅有6傢)。若從第四季度來看,自10月以來,截至12月21日,共有31傢A股上市公司公告瞭董責險購買計劃,同比增長63%(去年同期僅有19傢)。
第一大股東水木有恒甩賣1.25億股股份“清華系”大撤離 濱化股份戰略轉型何去何從
12月21日,濱化股份(601678)發佈第一大股東變更的提示性補充公告稱,水木有恒擬向和宜投資轉讓其持有的1.25億股股份,轉讓完成後公司第一大股東將變更為和宜投資。值得註意的是,和宜投資股東穿透後,主要為濱化股份現任管理層。
人民日報
歷時近四十年我國首個溫室氣體觀測網基本建成
本報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李紅梅)近日,中國氣象局發佈我國第一份國傢溫室氣體觀測網名錄,這標志著經過近40年建設,我國首個溫室氣體觀測網基本建成。溫室氣體觀測網的建成將提升我國氣候變化監測評估能力,持續為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提供數據支撐。